创文简报
2017年第十一期
清城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7年4月6日
“清城公益沙龙”偕同“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社区活动走进洲心 清明扫墓寄托了国人敬重祖先的情感,但传统祭祀应该寻找现代的表达方式,特别是在城市,电子蜡烛、鲜花、网上祭奠等新颖形式都可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4月2日上午,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主办的“清城公益沙龙·每人计”在现代城小区开讲。 本期沙龙以“文明祭祀大家行,让清明更‘清明’”为主题,专家学者、律师、社区书记、社工、市民等分享了清明节的来源与传统习俗,并从自身生活出发,热议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如何维护城市公共空间,倡导文明祭祀,打造绿色清明。做艾糍、学花艺,当天上午,“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社区活动同步举行。通过社区活动来忆故人、寄哀思很特别,亲子互动中还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公益沙龙一开场,市史志办公室副主任高常立便和市民分享了清明节的来源与传说。他表示,清明节是一个本身自带文明内涵的传统节日,古时清明节“寒食”、“禁火”的习俗,不仅有感恩之意,还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据介绍,清远大部分地区有清明插柳之俗,即在家门前插上柳枝或桃枝,以表驱邪。外出男丁则需赶回家参与“拜山”,按辈分从上到下依次序拜祭历代祖先坟墓。到墓前拜祭,先是铲除杂草、修整坟墓,后摆上包点生果酒茶等祭品,行叩拜之礼,以表怀念,寄托哀思。清明扫墓寄托了国人敬重祖先的情感,但令人痛心的是,历年清明节期间,由于祭祖引发的山火屡见不鲜。 通过“每人计”,嘉宾纷纷倡议文明祭祀。有感于祭祀引发山火的悲剧,高常立建议市民可通过网祭、花祭或诗歌等新颖形式来祭祀。广东正鑫律师事务所律师、现代城辖区的业主林海宝来自潮州,她以老家扫墓为例,提倡文明绿色祭祖。林海宝说,自己每年回老家拜山,只要天晴,都会用铁桶提上两桶水,放鞭炮、烧纸钱祭拜完后,用于浇灭火源。她建议可采用电子蜡烛,或是播放鞭炮音效,降低火灾风险。洲心街道振南社区书记康国强表示,扫墓时如果没有做到人走火熄,发生火灾的几率很高。小区居民熊阿姨建议采用鲜花祭祖既文明又安全。社工代表小张提出,市民上山拜祭时最好自带焚烧器具和灭火的水,若是在墓园拜祭,则尽量到集中点燃烧纸钱和祭品。 “维护良好的城市环境,是每一个城市主体共同的责任。”公益沙龙的主持人最后呼吁,当前,清远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随着城市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城市空间也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城市的每一分子都应积极参与进来,以身作则,切实维护好身边的城市环境。 公益沙龙过后,春日做艾糍、学花艺社区活动正式开场。社工阿姨们挑取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后放进锅里煮烂,再将糯米粉、糖和煮烂的艾叶一起拌成团,馅料则用花生、芝麻和白糖拌好。居民们老老少少围成一桌,边做艾糍边说笑,其乐融融。这边艾糍飘香,那边萌娃们在现代社工的指导下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着一朵朵粉色的康乃馨,感受生活之美。彩虹蜗牛教育机构则带来了二人三足互动小游戏。熟悉或陌生的孩子相互组合,有些也组成亲子搭档,一起冲向终点。 “情动清城·社区文化嘉年华”活动—— 凤城社区文化节率先启动 4月1日的早上,西湖文化广场格外热闹,“老凤城,新形象”凤城社区文化节正式开动了! 凤城街以“老凤城·新生活”为主题,邀请钩花、烘焙达人教街坊做手工,或是领略凤冠霞帔之美,还能在公益义卖中“买买买”,为地贫儿童筹款。为期两个月的社区文化节内,凤城街还准备乒乓球、篮球、书法等五大赛事,各社区也制定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凝聚老城区的旧情结,发扬和传播传统文化,生动演绎出老凤城的新社区、新形象、新生活。”启动仪式上,凤城街道党工委书记曾生说。 启动仪式还邀请四位长期活跃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老街坊,作为“凤城文化传播大使”上台启动社区文化节。他们大都在凤城出生,和城市一起成长,退休后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唱粤曲、打门球,或是用镜头记录城市的变化。他们说,凤城很美,凤城人的面貌更美,希望在社区文化节内,街坊们能够更加熟识,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发现社区之美。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艳嫦参加启动仪式时表示,清远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经过去年四个月的整治,城市面貌,以及社区配套都上了新台阶。硬件改善之后,希望通过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生活,也向街坊们展示社区服务场所整治后的新面貌。“这也是‘情动清城·社区文化嘉年华’活动开展的初衷。”潘艳嫦说,通过一系列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接下来,四个街道也将开展社区文化节,以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为街坊们带去文化大餐。 启动仪式现场,凤城街为街坊们准备了烘焙、钩花、公益义卖、乐器展示、传统粤剧等八大摊位,街坊可现场学习手艺。在钩花摊位,七八名社区义工们正在制作丝网花,义卖筹资。这是风向标社工服务队组织开设的“凤城之友”凤城街公益集市,以整合社区各类资源,吸引社区居民参与募捐活动,结对弱势群体。在博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公益义卖摊位上,摆放着玩具、手工艺品、小盆栽及商家特百惠制作的小零食,义卖所得,将全部用作公益。 锦衣华裳、凤冠霞帔,凤城艺术团知音艺友会的展位,在当天吸引了许多街坊的目光。而在平时,扬琴、二胡、掌板、唱曲,一起汇成了凤城街道起凤里街坊邻里的生活乐章。另外两位“凤城文化传播大使”分别是张传胜和张邵光。80岁的张传胜说,他是城西小学退休老师,曾被评为2014年的“感动清城·身边好人”,热心为老年人服务,捐助建设西湖门球场,自费购卖乒乓球台,是不少街坊熟悉的热心人。1955年在下廓街出生的张邵光,爱好摄影的他拍摄不少凤城街的图片,用镜头关注清远近年来城市发展,记录市民生活。启动仪式当天,他特意制作展板,用照片向广大街坊介绍上世纪的下廓街。